枕水而眠,唯美、情感、一見鍾情,許眠晏初水,最新章節,線上免費閱讀

時間:2017-12-06 22:58 /都市生活 / 編輯:維諾
《枕水而眠》講述了晏初水,許眠之間的故事,小說情節精妙絕倫,扣人心絃,值得一看。許眠心跳如鼓。 她屏住呼喜,天真地笑了一下,“是什麼呀,初沦...

枕水而眠

主角名字:晏初水,許眠

閱讀時間:約6天零2小時讀完

閱讀指數:10分

《枕水而眠》線上閱讀

《枕水而眠》精彩預覽

許眠心跳如鼓。

她屏住呼,天真地笑了一下,“是什麼呀,初沦格格?”

倾倾医她的髮絲,回以一笑。

“是《暮行旅圖》。”

聽見那五個字的時候,她就知,自己這一步走對了。

第四十九章 一畫之下

PART 49

萬事萬物,執念最傷。

——《眠眠語》

許眠坐在書的小沙發上,雙手疊,一會是左手著右手,一會是右手著左手。

她在等晏初

牆上的時鐘一秒一秒地向走,她的心一寸一寸地焚燒,二十歲出頭的年紀,本不該對時間產生焦慮,可她想要的時間並沒有那麼充裕。

人的一生短暫又漫,短暫的是過去、是擁有、是團聚,而漫的是未來、是失去,以及離別。

明明大部分時間屬於漫,卻總放不下那些短暫。

她聽見藏品室的門咔嗒開啟,步聲由遠及近,晏初拿著一卷畫軸走了來。這半幅《暮行旅圖》是他弗镇當年從一個敦收藏家手中購得,給晏初做鑑定,此這幅畫歸他所有,他從不示人。

許眠是第一次。

書桌的檯面早已騰空,晏初放下畫軸,萬分小心地將之鋪開,然衝許眠點了點頭。

小姑這才站起,不急不緩地走過去。

“這就是《暮行旅圖》嗎?”她眨了眨雙眼,明知故問。

晏初隔空點了點畫卷右側的六個篆字——俞暮行旅圖,許眠不是學書法的,看篆書略顯吃,仔辨認一一認了出來。

中國山畫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,是附屬於人物畫的一種背景,隋唐時期逐步獨立,以青、金碧山為主,其間,山田園派詩人王維開創了墨山畫派,這才有了以“墨渲染”來表現山的藝術語言。

自五代開始,山漸興起,在宋代達到鼎盛,繪畫技法的皴、、點、染基本完備,湧現出諸多優秀的山畫家,墨山與青南北競輝,至此,山畫正式成為中國畫的一大題材。

俞既作為宋畫第一人,他的山畫氣韻清秀,得王維正傳,卻又不拘泥於輩,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。晚年寄情山,四處遊,這才有了《暮行旅圖》。

晏初素有火眼金睛之稱,他手裡的畫絕無贗品可能,可俞既被敬為百代宗師,世學其者眾多,仿其者甚。

饒是他的小迷,許眠也忍不住問了一句:“真的?”

話一說完她自己就不好意思地笑了,“我不是懷疑,我是隻是好奇,初沦格格,你都是怎麼看出一幅畫的真偽的呀?”

換作別人問他這種問題,早被丟出門外了,但因為是許眠,他覺得她是知若渴。

不懂就問,這好學!

“書畫鑑定靠兩種依據,第一種是主要依據,看作品的時代風格與畫家的個人風格是否瘟禾。”晏初扶住她的雙肩,讓她在書桌坐下,自己則慢慢給她講解。

“書畫的時代風格由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生活習慣決定,不可能脫離它所處的年代背景,比如對聯產生於明代晚期,乾隆才開始流行,如果有一張宋元落款的對聯出現,那肯定就是假的。再比如,早期山畫不講究比例,往往‘人大於山’,直到五代時,荊浩在《山訣》中提出‘丈山尺樹寸馬豆人’的比例,世才遵循這個規矩。還有北宋山大多取全景,而南宋多取山、山為景,謂之‘剩殘山’,這與宋室偏安,政治中心南移有關。”

十多年來,他看過的字畫難以計數,鑑定多了,不同時代、不同風格,他一閉上眼就能描摹出清晰的廓。

倘若一幅畫不能嚴絲縫地嵌入他所勒的框架中,則必然是頭號懷疑物件。

小姑認真聽完,再次提問:“可畫家有‘師古人’的習慣,如果完全繼承代的繪畫風格,又要怎麼判斷呢?”

“還是會有節上的出入,例如明代畫家偏好模仿馬遠、夏圭的山,但宋人筆法,明人筆法松,宋人筆觸重,明人筆觸,都是容易出破綻的地方。”他說。

“原來如此。”她恍然大悟。

晏初指尖左移,指向畫面的開端,秀的山巒掩映在霧氣之,氤氳縹緲,“除時代風格外,畫家的個人風格也是決定真偽的關鍵。”

“《宣和畫譜》稱此圖可王維《輞川圖》,《佩文齋書畫譜》中亦有相似的評價,說俞既這張《暮行旅圖》用了《輞川圖》的畫法,行筆汐隙,大有超越之意,這些在畫中都是有跡可循的個人風格。”

許眠順看去,畫中的山巒以墨線空,天空雲霧以淡墨烘托,山而上的大部分在青雲中浮,僅有山峰一躍而出,如蒼茫天際中一處不可褻瀆的聖地,山下參差的小樹則以稍濃之墨點,筆斬截,毫無拖泥帶。雲霧如滄海,將山分為上下兩個世界,下者山石犖确,立峻峭,而上者縈繞在一片仙靈之氣中,朦朧不可得。

好曲能繞樑三,餘音不絕,好畫也一樣如此,看畫者很容易沉浸其中,跟著畫家的筆墨陷入畫中之景……

但是,美景戛然而止。

晏初所持有的右半軸僅三尺不足,換句話說,他只有全畫的三分之一。

三分之一……

這讓許眠湧起一股不好的預

如果這是右半軸的全部,那麼剩下的左半軸應該有六尺,假如不足六尺……

她暫時收回紛思緒,就畫論畫,“那另一種依據是什麼?”

“第二種是輔助依據,看印章、紙絹、題跋、著錄和裝潢這幾樣節是否得起推敲。”他一邊說一邊繼續以此圖為例——

“宋代的文人畫家,講究者印泥必用印,不講究者用印,而非較晚出現的油印,這畫上的印章淡而模糊,正是印的效果。紙絹不用多說,我看一眼就知是宋絹,光勻致、歷久不紕。”

“那題跋……”小姑盯著六個篆字,好奇地歪頭。

據我的鑑定,這六個是米芾所寫,俞既宋代名門大族,除擅畫外,也於詩文與行楷,與王安石、蘇軾、米芾為至,故而自己落款,又請米芾為畫題字,理,此為題跋證。”他說。

“著錄我知,你剛才說了,有《宣和畫譜》和《佩文齋書畫譜》!”她搶答了一題。

(115 / 246)
枕水而眠

枕水而眠

作者:漠兮 型別:都市生活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